上周,房东姐姐通知我她要卖房了。她说要优先卖给我这个模范租客,问我买不买? 其实这房子我真喜欢。位置在浦东最好的地方,物管棒,绿树成荫,小区里还有一条河。如果换到10年前,我肯定毫不犹豫地接下。但2020年,在这么高位去接房,合适吗?我和身边的朋友有一个比较坚定的宏观判断,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Beta不在房市,而是在二级股市,特别是A股(可能此法则对深圳除外吧)。对于我和身边一些不喜欢买房的朋友,这些年都有一个困惑:不买房子,投资的钱该往哪儿放呢?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寻找和思考“最好的”投资方案。首先,由于我一直在做财经领域的报道,我非常尊重并且理解“投资”作为一个专业的复杂性和难度。二级市场投资涉及的维度众多,对从业者的精力、专注度、智商、天赋都有极高的要求。我非常清楚并乐于承认自己不是这块料。我既无交易能力,也无择时能力,更没有基金经理要求的专业性,怎么可能赚到别人的钱呢?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后,我早就放弃了自己去投资的念头。我的确持有一些股票。但这些只能算是一个“小游戏”,能让我保持对市场的关注,如果涨了能开心开心,如果亏了也不会对我的心情和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自己能力管不了的银子,什么样的投资方案,才能风险可控,又能增值合理呢?我非常希望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样我才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写作。从五年前创立“交易门”这个微小的公众号平台起,到今天,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方案越来越明晰了。这五年来,我采访接触到了中国一批做基本面、量化、宏观投资的最优秀的基金经理。这其中接触的最多的又是量化投资的基金经理。量化投资是什么?有人说是“科学炒股”,有人说是“算法割韭菜”。当然,也有更官方的解释。在外人看来,量化投资就是一群具有数理教育背景的人,用电脑程序分析大量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数据进行投资。他们还特别喜欢在展示业绩的时候,用大量的风险收益指标:Sharpe Ratio、Max Draw Down Duration等。但量化投资的核心并非“量化”,而是更“科学”的投资方法。所谓“科学”,具体是指量化模型做出的解释和预测是可以检验的。而历史数据测试,则是量化模型的检验工具。量化私募策略研发者工作方式与科学家做研究相似。他们需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筛选出可交易的信号,成型为可盈利的策略。但再厉害的策略都会有失效的一天,因此优秀的私募需要强大的研发人员,能不断创新和进化。基金经理们都聪明绝顶,量化投资的圈里更多博士博士后扎堆。因为面对面采访的契机,我误打误撞开始接触到这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们每次采访结束都要整理上万字的采访录音。还有许多采访是私密的。这些录音,我们都加密并放进了保险箱。照理说,作为一个作者,故事写出来,工作也就完成了。但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不是还有一个庸俗的目标,就是给自己找投资终极解决方案!怀着这个庸俗的目标,我就“假公济私”地做了一件事。我们不是采访过和接触过的几百位顶级基金经理们吗,于是我给他们建立了多因子模型,并且定期跟踪打分评估。除了过往业绩、历史回撤、学历等因子,我还加入只有多次深入交流之后,才能抽取出来的定性因子(比如“过往是否从自己挖的坑里爬出来过”,“是否是富二代”这样的另类维度)。因为不少基金经理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对他们其实有比其他人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某些定性因子,我会赋予了更高的权重。因为从我的调研经验来看,这些因子对一个基金经理的成功能够有大于其他因子的贡献。“交易门投资人数据库”就这么成形了。这个数据库最初只是一个简陋原始的Excel表,看过的几个人都不屑一顾。那时连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有啥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我们采访的持续深入,接触面的不断扩大,我对人性和投资的理解也一直在改变,这个数据库开始有了它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我没什么雄心壮志,也没想过要把这数据库拿去卖钱,但是给自己参考一下总有意义的嘛。今年以来,随着股市走牛,小编和老编琢磨着更系统性地进行投资,几乎不约地得出了这个结论:为啥不让交易门数据库的这些顶级基金经理们帮我们把小金库管起来呢!是的,这就是让“100个博士帮我们打工,还不用付工资”的FOF(Fund of Funds)模式。关于FOF的详细模式,再次推荐你阅读我们对FOF基金经理文思捷的专访。交易门有了自己专业的投资人数据库,对于市场上的策略有一定的常识。但要真正投资FOF,其中还涉及到许多细节和关键决策,并非拍拍脑袋那么简单。于是我又找来交易门好朋友,基金经理文思捷,就我们的想法跟她做了深入的沟通。我给她看了“交易门投资人数据库”,对其中一些共同的朋友,我的模型打分结果和她的认知度竟然高度一致。我问文思捷,既然交易门老编和小编的血汗钱需要增长,我们又有自己的库和资源,有没有可能结合交易门数据库对投资人的认知,以及文思捷本人的专业判断,强强联合,按照我们的风险偏好和诉求,为我们设计一只FOF基金呢?文思捷说,Why not?我选择与文思捷合作,一是因为过去4年,她专注做量化领域的FOF基金产品,经验丰富,专业过硬。二也是因为我认识她超过10年,对她的人品非常信任。在金融行业,或许运气能让你冲很快,但个人品行才能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过去一年,我和文思捷多次详细探讨了这只FOF的风格和我们会投的潜在子基金(小F),形成了初步的共识和框架。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投资FOF基金,心情非常忐忑。但是我们对这只FOF基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这样的信心一是来自对于我们子基金各团队的高度认可(100个博士不是白读的),二是来自于对中国基本面的长期自信。正是由于对中国A股未来3-5年看好,这只FOF选择了“指数增强”策略作为一个重点投资策略。指数增强策略采用量化模型,对部分看好的股票增加权重,不看好的股票则减少权重。这样的效果是在指数的基础上做一个“增强”。举个例,如果指数涨了,它能多涨20%(具体增加的比例根据策略而异),如果大盘指数跌了20%,指数增强策略能增强20%,正好做到不亏不赢。相对于其他的低风险量化策略,比如套利和市场中性策略等,指增策略已经是非常“激进”的量化策略了。我们这么决定,是因为我们自己都有一些保守的理财,所以这只FOF自然希望它能激进一点。当然,这里说的“激进”绝对不是一年翻几倍那样的“激进”,而是基于一个科学认知的理性的收益预期。怎么说呢,老编和小编已经足够理性成熟,不再追逐不靠谱的天边彩虹。在确认FOF产品定制计划后,我与几位我们首期想配置的量化团队负责人聊了我们想法,他们都欣然支持并给我们开放了额度。在此也非常感谢几位大佬对交易门的支持。在这个市场上,真正好的产品永远都不缺钱。上周末,在读到乐歌董事长怼某资管的新闻,我们更加感慨良多,愈发珍惜我们与基金创始人的良好互动与理解。第一次定制FOF,其实我的心情比较忐忑。作为基石投资人,我当然希望投的基金表现好,能为老编和小编创造点福利。但不管它表现怎样,我都会记录自己FOF投资的感受和经历,定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如果这过程中踩了什么坑,也必然毫不保留地分享。顺便分享一下:交易门定制FOF8月14开始正式建仓,截止8月28日,最新净值1.0147,收益1.47%,相较中证500指数增强0.49%。从5年前开始做交易门,到一个个面对面采访,一篇篇文章,从香港纽约芝加哥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再到今天用到交易门自己的数据库来定制投资FOF,感受颇多。我很乐意与各位分享我们的FOF投资心得,也更欢迎相关高手们加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专门为希望交流的朋友开了一个交流通道。围观交易门定制FOF,欢迎你前排入座。